2016-09-27 09:3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李曙光
经济增长在中国主要靠创新,创新主要靠制度,但是我们原有的关注点都在市场进入和市场交易这个环节。比如企业创新,但创新企业进不了市场,好多领域是垄断的。进入以后,它的专利和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交易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
最重要的市场竞争秩序是建构一个破产的机制,让一些在市场失败的人能够比较好地退出市场,这种文化在中国是没有的。在市场当中如果失败了,那我们怎么去处理它,现在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就是我们工商监管部门去年做了一个比较大的改革,把年检制改为年报制度。目前中国的应年报企业1741万家,但是去年的数据显示实际年报企业是1400多万家,接近300万家企业是不参加年报的,没参加年报就意味着这些企业就是僵尸企业或者应该退出市场的企业。
我们以前也有一个研究,在前几年年检情况下,中国每年大概有80万家企业退出市场,但所有这些退出市场的企业都没有经过破产法的程序,是通过一种行政的甚至赖账的形式退出市场。我们到今天出现这么多僵尸企业,这些僵尸企业里面就有坑蒙拐骗的,当然也有一些健康的、正常的、不愿意经营的、做不下去的或者就想改换门庭的。如果我们没有一个这样的破产文化,我想市场经济中永远存在大量的信用垃圾,市场的交易是没有信用的,市场的竞争是没有信用的。
产能过剩就是这么一个大环境下出现的,大的环境下,我们整个市场经济当中有很多是不讲市场退出规则的。包括国有企业,它已经在市场竞争中失败了,它也不走,靠政府的补贴或者要银行续贷而苟延残喘,继续在市场上误导、诱导其他投资者,甚至欺诈其他投资者,那市场还有什么健康的竞争?还有什么公平的竞争?
中国下一步要把这样一个文化建立起来。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司法体系应该围绕着让市场失败者有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对一些欺诈的市场失败者,公安、工商、质检、安全,包括财政、银行这些监管部门,应该更加注意这些欺诈市场而失败的企业,履行他们的诺言,让他们按照市场优胜劣汰的规矩做事。如果做不到这一步,中国的市场经济要进入一种良性、健康的增长状态,我觉得是很困难的。所以,中国应该建立一个比较好的破产文化,从中央到地方,每一个市场的投资者都要树立起能够按照法律规矩来进行市场退出的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