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1-31 10:54 编辑:陈肖捷
温州破产重整案在今年迎来了集中爆发期,据温州中院相关人士透露,今年将有8个破产重整案要审结。在漫长的债权申报、资产盘点、接收、保管、处置等过程中,一个新兴的职业——破产管理人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昨天,记者从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全市已有26家单位和3位个人获得破产管理人资格,这一新职业也被形象地喻为“破产管家”。
温州东瓯会计师事务所所长金国达就是其中一位“管家”,他接手了信泰集团旗下的温州中硅科技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案子的背后,是中硅科技70多个债权人和2亿多元的债务。金国达坦言:“这个破产重整案难度很大,主要是光伏行业还在低谷期,中硅的设备和资产贬值就比较严重,注入资金意愿就会降低。”
尽管如此,金国达认为企业走破产程序仍然是保护债权人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条途径。通过司法程序,由中介组织对“植物人”企业进行清算和重组,可对企业闲置的厂房、土地资源进行激活,一些企业还可能起死回生,让破产企业及其债权人多保住一份权益。“如果老板跑路了,就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到。走司法重组路,有利于企业、债权人、职工、关联企业等各方主体实现共赢,使损失降到最低。”
记者了解到,去年年底,温州中源会计师事务所担任管理人的浙江星球包装有限公司重整案审结,成功引入新出资人注资3800万元,使浙江星球包装有限公司凤凰涅槃,重新恢复生产。记者另从温州海鹤药业有限公司债权人会议主席张福康处了解到,温州制药老品牌“海鹤”药业及关联企业兴瓯医药有限公司重整案接近成功,至少有两家以上公司有意愿接手或注入资金。
市中院相关人士称,从2007年《企业破产法》实施到2011年,温州12家法院只受理了24个破产案件,但在2012年,温州中院在浙江率先探索开展企业破产程序的简易化、常态化审理,降低企业破产成本,当年温州各级法院就受理了27件,占全省的1/4强,今年估计有8个案件会审结。市中院民二庭庭长鞠海亭认为,企业有生有死,走破产重整之路,依法豁免债务,是市场经济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他希望企业积极通过司法重整、司法和解,让更多的“植物人”企业起死回生。
稿源:温州网—温州商报 |